邹明强股票配资指数网
记得20世纪70年代,有首歌是《我为革命下厨房》。那时爸妈工作忙,尚是学童的我,经常哼着这首歌炒菜做饭。不一会儿的工夫,我就把茄子、青菜炒好,和着煮好的米饭,让全家人一扫而光。虽然缺油少盐,可吃得有滋有味,至今想念。
40多年过去了,我也退休了。我又哼起了这曲子,把词改成了“我为子孙下厨房”,乐呵呵地重拾“少油少盐”的厨艺,让全家人开心用餐。
现在什么都不缺,为何要少油少盐?孙子不到3岁,按发育规律,餐食必须少油少盐;我们夫妻俩年过六旬,消化功能减退,医生建议少油少盐;儿女从事健康研究,建议用餐少油少盐。这样一来,少油少盐成为我家厨房的主旋律。
少油少盐如何让餐食有滋有味呢?这可得想办法。我是湖南人,喜欢吃腊肉,可腊肉是重油重盐的腌制菜,想解馋,就得另辟蹊径。我把从老家寄来的腊肉,洗净后放热水里先漂一遍,去油去盐,然后捞出来炒菜,少放一点清油,改良后的这道菜成了全家人的最爱。孙辈喜欢吃藕,我就变着花样炒藕:姜末炒藕,边炒边放水,炒出来的藕鲜香脆;有时我先把藕片用盐渍一会儿,倒掉渍水,爆炒出锅,味道也很不错。
我有不少同龄朋友,因各种原因,不下厨房。有的闻不了油烟味;有的火、刀用起来不协调,容易发生事故;有的味觉不敏感,做出来的东西很难让人下咽,干脆放弃。其实,不下厨房,少了很多生活乐趣。
下厨房做饭,辛苦自不必说。可当一家人把大盘小碗全吃完,那种开心也是难得的。做出自家特有的味道,这其中有爱、责任和体恤。现在社会发展了,想吃什么都不难,可要吃出家的滋味,永远是最奢侈的消费。
我为子孙下厨房,年纪大了,有时一干就是几个小时,累了也想罢工。可当精力尚存时股票配资指数网,仍想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,让家的味道充盈每个家庭成员,留下永远难忘的味觉记忆。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